中国将在9月3日举行盛大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这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历史纪念活动,更是一个展示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的舞台。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确定出席,而韩国总统李在明的态度却显得异常犹豫。特别是在特朗普宣布出席之后,李在明更是感到难以做出决策。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7月2日,中国通过正式外交渠道向韩国发出邀请,询问李在明是否愿意参加9月的阅兵式。同一天,韩国总统办公室做出了模糊的回应,表示“需要进一步沟通”,并且不便透露具体细节。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韩国政府在考虑是否接受中国的邀请时,必须仔细衡量与中国的关系,也要顾及与美国的外交联系。
“很难参加”这四个字,其中的潜台词值得深思。这个表态既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肯定答复,给人一种含糊不清的感觉,似乎暗示着李在明在做出决策时心生犹豫。那么,是什么让李在明如此为难呢?为什么他不能直接答应或拒绝?
中国的态度对李在明来说其实是相当友好的。李在明刚当选为韩国总统那一天,中国政府便通过外交途径送去了祝贺。在他上任后的不久,中韩领导人便有过一次通话,表达了两国之间的友好意愿。而此次邀请李在明出席重要的阅兵庆典,显然也是一种对他的尊重与重视。
展开剩余67%那么,李在明为何会如此纠结,关键点究竟在哪里呢?从韩国媒体的分析来看,最大的不安来源于美国,或者说,源自韩美同盟的压力。李在明为何如此“看美国脸色”?在竞选总统期间,李在明就曾明确表示要推行“实用外交”,即在保持韩美同盟的基础上,努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力求两边都不冒犯,从而为韩国争取最大的外交利益。
然而,美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却并不欣赏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美国更倾向于让韩国坚定站在自己这边,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要求韩国与美国步调一致。在李在明刚上任不到一个月时,美国方面便已多次向他施压,甚至通过各种外交渠道明确表达了这种立场。
例如,6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专门向刚当选的李在明发去了贺电。贺电除了祝贺李在明当选外,还强调了美国对韩美同盟的“坚定承诺”。同一天,白宫官员对外媒体透露,尽管韩国选举被认为是“自由公正”的,但美国“担心”中国的干预。这显然是一种无端的指责,背后的核心目的却是在警告李在明:在对华政策上,你得站在我们这边!
本来,7月初,鲁比奥计划访问日本和韩国,这将是他上任后首次来亚洲。然而,他在最后一刻取消了原定的韩国行程,改为访问马来西亚。这一变化显然让李在明政府感到冷落,因为在韩美关系上,李在明急于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和联系。外界猜测,鲁比奥的决定可能与李在明在6月参加七国集团峰会时,未能如愿与特朗普会晤有关。这使得李在明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面临更多压力。
此外,李在明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也引发了美国的不满。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却始终试图挑起区域紧张,拉拢盟友参与其中。近期,美国五角大楼在加大对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施压,要求它们表态是否愿意在台海冲突中支持美国。面对这种压力,美国是否会对韩国提出类似要求呢?这似乎是非常可能的。
李在明的立场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让美国十分关注。在竞选期间,他就曾公开批评前总统尹锡悦的对华政策,表示“我们为什么要介入台海问题?不管大陆和台湾之间发生什么,关我们什么事?我们自己过好日子不行吗?”李在明的这一表态无疑让美国感到不满,也让他的对华政策充满了不确定性。
所以,当李在明在中国的邀请面前犹豫了13天,最终用“很难参加”来回应时,这个“难”字背后,恐怕藏着他在平衡中美两国关系时的种种困扰,尤其是美国施加的巨大外交压力。
综上所述,虽然说李在明是在“看特朗普脸色”做决定,或许有些夸张,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确实反映了一个现实——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韩国在涉及中美关系的敏感外交事务上,往往很难独立做出决定,常常需要考虑美国的态度和立场。
发布于:天津市盈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