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中,确实存在一些特殊的历史现象,那就是一些本应成为皇帝的皇室成员,死后被追封为“天子”,这一类情况在唐朝尤为显著。唐朝的历史上有四位著名的“追封天子”,他们分别是孝敬皇帝李弘、让皇帝李宪、奉天皇帝李琮、承天皇帝李倓,这四位皇室成员不仅在生前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和资格坐上皇位,而且他们的追封在唐朝历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有一些历史爱好者可能会对唐朝的“追封天子”表示不满,认为东汉王朝也有五位被“追封皇帝”的人物,而且比唐朝多了一位。然而,东汉的五位“追封皇帝”中,只有刘庆有资格被称为“孝德皇帝”。刘庆原本是汉和帝刘肇的亲哥哥,也是汉安帝刘祜的父亲,曾经被封为皇太子。由于其母亲身份较低且未能获得强大外戚的支持,最终刘庆被降封为清河王。然而,在刘庆去世后,由于汉和帝子嗣的缺乏,汉安帝即位后,将其追尊为“大汉孝德皇帝”,他被称为“汉孝德皇”。其他四位东汉的“追封皇帝”则并未接近过龙椅,他们在生前只是地方上的小小诸侯,不能说东汉的情况超过了唐朝。
展开剩余77%相比之下,唐朝的这四位“追封天子”确实在生前就有能力争夺皇位。孝敬皇帝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子,在父亲李治的统治下,李弘曾多次监国。李弘去世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由父亲追封为皇帝的太子,这一事件空前绝后,也未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皇帝死后其儿子才会被继位或追封为皇帝,但李弘却是唯一一个在生前由父亲李治亲自追封为皇帝的皇太子。
让皇帝李宪,原名李成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大哥,原本有资格继承皇位。尽管他的能力与威望与弟弟李隆基相当,李宪却甘心将皇位让给李隆基,最终成为“让皇帝”。李隆基尊敬并深爱其兄长,李成器去世后,李隆基亲自为他举丧,并亲自派出自己的皇子为“大伯”送葬。李宪的追封体现了唐朝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和李隆基的孝义。
奉天皇帝李琮是唐玄宗的长子,虽然李琮也有资格继承皇位,但由于年轻时一次打猎受伤,脸部被猴子抓破,影响了其外貌和威仪,被认为不适合担任皇位。李琮终身没有谋求过皇位,一直辅佐其弟李瑛和李亨,直到李亨即位成为唐肃宗后,才追尊李琮为“奉天皇帝”。李琮被追封为帝,可谓是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荣誉。
而第四位“大唐承天皇帝”李倓的经历尤为独特,他的故事与其他三位追封天子有所不同。李倓的父亲唐肃宗李亨虽然有过仁爱之心,且成功收复了两京,但其性格较为温和,未能尽显王者风范。李倓则是唐肃宗的第三子,天赋聪颖,英勇果敢,在安史之乱时,他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甚至不畏危险,在父亲和大哥李俶的支持下,亲自参与了关键战役,帮助大唐挽回了颓势。
李倓的能力在唐肃宗眼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然而他并未坐上皇位。尽管唐肃宗想任命李倓为兵马大元帅,但由于宫廷内外的纷争,李倓最终未能如愿。唐肃宗曾因谣言误信,错将李倓赐死,后悔莫及。直到广平王李俶取得长安和洛阳后,唐肃宗才意识到自己错杀了有功之臣,感到极度痛悔。最终,唐代宗李豫即位后,亲自追尊李倓为“大唐承天皇帝”,为他追赠尊号,表彰李倓在中兴大唐方面的巨大贡献。
李倓的故事揭示了唐朝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以及兄弟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唐代宗即位后,甚至为李倓举行了冥婚,并安排了他的葬礼。在李倓追封后的几年中,他被纪念为一位真正的英雄,他为唐朝的恢复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这一切的追封和荣誉,也提醒后人权力的更替和历史的不可预测。李倓的追封之事,也成为唐代宗深刻自省的标志,标志着唐朝兄弟之间复杂的感情和权力斗争。
发布于:天津市盈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